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漫談蛋白質食物應適量攝取,以預防痛風與尿酸結石

一般青春期(puberty)過後的成年男性,其體內所含有的尿酸(uric acid)總量,又稱尿酸池(uric acid pool),約為1200 mg(毫克),但更年期(menopause)前的成年女性,在雌激素的保護下,其尿酸池則只有600 mg,但更年期後的女性,其尿酸池則會很快地增加而與成年男性雷同。因此更年期前的女性,較少罹患痛風(gout)的病症,但更年期後的女性,罹患痛風(gout)的人數則較會明顯增加。

在正常人體內,每天都有尿酸產生,男性約有300 -800 m g左右,女性約有300 -750 m g左右,因年齡及性別而異,同時也有約等量的尿酸排出體外,以保持平衡狀態。但當我們體內尿酸的生成量和排泄量不平衡時,例如腎臟功能異常,尿酸排泄量減少,使得體內尿酸生成量大於排泄量,造成尿酸在體內累積,於是會導致血中尿酸濃度上升,根據統計學上所得到的一般標準來檢定,當血中尿酸濃度,或稱血清尿酸值,成年男性在7 mg/dl以上時,或更年期前的女性在6 mg/dl以上時,即可稱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的患者了。但若尿中一天(24小時)的尿酸排泄量,男性超過800 mg或女性超過750 mg,則稱之為高尿酸尿症(hyperuricosuria)

由於血中含有不少礦物質,因此在血中的尿酸通常會以尿酸鹽(urate)型式存在,特別是以單鈉尿酸鹽(monosodium urate)含量最多。單鈉尿酸鹽在血中的溶解度(solubility)相當有限,單鈉尿酸鹽在血中的溶解度在攝氏37度下約為6.8 mg/dl (即毫克/公合,dl即為deciliter1 dl = 100 ml = 0.1 liter),因此當單鈉尿酸鹽在血中的濃度超過6.8 mg/dl時,單鈉尿酸鹽結晶(monosodium urate crystal,或簡稱MSU)就會析出(precipitate)一般說來,在身體末梢為血液循環較差及體溫較低(可能低到30oC以下)的地方,即為單鈉尿酸鹽比較容易結晶沉積的地方,例如大腳趾(足部大拇指)關節及其它下肢關節等,即是比較容易產生急性關節炎的地方。MSU沉積於關節中,容易誘導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嚴重的情形,會引起急性痛風(acute gout);若痛風不加以適當治療,經一段時間(可能幾年或數個月),可能會變成慢性痛風(chronic gout),使得關節易受破壞而變形(畸形)

形成痛風的原因,可由於體內尿酸製造速率過快、或者排泄速率過慢,導致尿酸池失衡所引起;一般來說,約有90%的痛風病人是因尿酸排泄減少所引起,約只有10%的痛風病人是因尿酸生成過多所引起。因此,我們可以約略的說,一般代謝正常健康的人,不會因為食用過多動物內臟(如豬肝等)、肉類等含高普林(purine)食物,而引起痛風。而是,有高尿酸血症患者,食用過多動物內臟(如豬肝等)、肉類等含高普林(purine)食物,才會引起痛風,因此須做好飲食控制。葷食或素食並非是決定是否造成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的因素;一個葷食者,且並非為高尿酸血症患者,偶而可大魚大肉一番,吸收肉類營養,實不須擔心;因為食用含高普林的大魚大肉,其產生的尿酸都會被身體排泄出去,所以大魚大肉一番並不會引起高尿酸血症或痛風。

大魚大肉一番,雖並非是引起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的原因;但若時常大量含高普林的食物,如動物內臟(如豬肝等)、肉類等,則會使體內尿酸生成量增加,於是同時會增加尿中尿酸的排泄量,若尿中一天的尿酸排泄量,男性超過800 mg或女性超過750 mg,則就罹患了高尿酸尿症,在尿道中易產生尿酸結石(uric acid stone),嚴重的話,會導致腎功能受損。一個健康者,要避免尿酸結石,有三個原則須注意,(1)每天喝足量的水,排尿增加,降低尿酸濃度,(2)勿過量攝取高普林食物,如動物內臟(如豬肝等)、肉類等,降低尿酸排泄量,(3)降低尿的酸度,因尿的酸度愈高,愈易形成尿酸結石,因此應多食用可降低尿的酸度的「鹼性」食物(此處鹼性食物,非指食物在體內呈鹼性,僅指形容此食物可降低尿的酸度而已),如綠色蔬菜、水果、菇類、海藻類、海帶等,且適量食用會增加尿的酸度的「酸性」食物,如肉類、魚、貝類、及一些穀物類,簡單說,就是平常不要忘記多食用蔬菜、水果即可。

有高尿酸血症者,如果利用藥物或飲食控制做得好,不一定就會引起痛風;因此有高尿酸血症者,應遵醫生指示,做好藥物或飲食控制,維持體內尿酸的良好平衡,以免進一步因MSU沉積而罹患痛風。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原因,依病理學上的分類,可分成兩種,一種為原發性(primary)高尿酸血症,另一種為續發性(secondary)高尿酸血症。約有90%高尿酸血症的人,為原發性高尿酸血症,主要是由遺傳特異性體質所造成,原因尚未完全明瞭,不易根治;約有10%高尿酸血症的人,為續發性高尿酸血症,主要由其它疾病影響所造成,如肥胖、高血脂、酒精成癮、白血病、血癌、淋巴瘤、酵素(HGPRT)缺損、腎臟功能障礙、腸道功能障礙、鉛中毒或藥物(如利尿劑、抗結核藥等)引起等。

一個時常喝酒或有酒癮的人,由於酒精會降低腎臟尿酸排泄能力,加上若平常飲食又偏愛肉類,則較易罹患高尿酸血症及痛風,因此痛風又俗稱為「酒肉病」。於此仍是一句老話,飲酒應酌量適可而止。

一個健康的人,應適時檢驗血內尿酸濃度;一旦發現濃度過高,應立即就醫,檢查是否為高尿酸血症患者;若不幸為高尿酸血症患者,則應做好藥物或飲食控制,以免落到罹患痛風的窘境。高尿酸血症或痛風,好發於40-50歲,因此處於這個年紀的人,應多注意自己尿酸生成、排泄的平衡能力,健檢項目中應儘量納入血中尿酸濃度的檢驗項目。

不論葷食者或素食者,都必須食用蛋白質食物,而蛋白質經人體消化成為胺基酸,再為人體所吸收,有些胺基酸會經脫胺作用、及分解代謝的方式為人體所用,並釋出氨,氨再經尿素循環,以尿素成分隨尿排除。(可參考本部落格之貼文,「淺談蛋白質消化、牛奶之消化爭議、及胺基酸代謝」)若腎功能受損退化,將使尿素排除能力降低,而致使血中尿素濃度增加,因此量測血中尿素濃度,即可瞭解腎功能的情形;然而,我們並非直接檢驗血內尿素濃度,而是量測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或BUN),其單位為毫克/公合(mg/dl)由於一個尿素含有兩個氮原子且分子量為14/莫耳(g/mol),因此尿素濃度=(血尿素氮)/2.8。正常的血尿素氮範圍為5~ 20 m g/dl,如果超過20 mg/dl,則稱之為氮血症(azotemia),可能蛋白質攝取過量及/或飲水過少及/或腎功能退化。由於血尿素氮的值容易受到飲食及尿量的影響,因此並非用於判定腎功能好壞最好的方法。

當腎功能退化到嚴重程度,無法排除體內毒性廢物,如尿素、尿酸鹽‧‧‧等等,這些廢物會侵襲全身各組織,而導致自體中毒,即稱之為尿毒症,通常會依照腎功能退化的程度,再判定洗腎的頻率(如幾天一次),將累積的廢物排出體外。

在開始劇烈運動後的15秒至60秒間,肌肉會採用無氧方式,利用儲存於肌肉內的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提供能量,使ADP轉回ATP(可參考本部落格之貼文,「身體能量來源:葡萄糖與ATP-ADP能量循環以及CoQ10簡介 (三之二))反應式表示如下:

磷酸肌酸 + ADP à 肌酸(creatine) + 磷酸根 + ATP

然後,肌酸又可在肌肉中磷酸化,轉回高能量態的磷酸肌酸

肌酸 + 磷酸根 + ATP à磷酸肌酸 + ADP

肌酸,為由精胺酸、甘胺酸及甲硫胺酸所構成的三胜肽(tripeptide),可在肝臟、腎臟或胰臟自行合成,或由飲食中攝取(如肉類)。正常人體內,約有2%肌酸會代謝為廢物肌酐酸(creatinine),由血液帶至腎臟而排泄出去。正常的血中肌酐酸濃度,成年男性約為0.6~ 1.2 m g/dl,成年女性則約為0.5~ 1.1 m g/dl若血中肌酐酸濃度過高,表示腎臟功能有問題。肌酐酸為肌肉組織中的代謝後廢物,因此與每個人的肌肉總量或體重多少有關,但與飲食或水份攝取無關。由於血中肌酐酸濃度仍受各人不同肌肉總量所影響,因此雖非判定腎功能好壞的一種準確方法,但比起血尿素氮的濃度判定好多了,一旦血中肌酐酸濃度,男性高於1.2 mg/dl,女性高於1.1 mg/dl,則很可能有腎功能退化的現象了,應速就醫檢定;不論男、女性,若血中肌酐酸濃度高於1, 5 m g/dl以上,那腎功能退化已勢必退化,該就醫治療了。

目前臨床上使用廣泛,較準確腎功能評估方法,為肌酐酸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之方法,亦即為一種量測腎絲球體(glomerular)過濾速率的方法。由於肌酐酸可完全通過腎絲球體且不被再吸收,因此肌酐酸的清除速率也就等於腎絲球體的過濾速率。肌酐酸清除率的計算方法相當簡單,只要收集好整天24小時(=1440分鐘)的尿液(ml,或毫升),並量測其肌酐酸濃度(mg/dl),再量測血中肌酐酸濃度(mg/dl),即可計算如下:

肌酐酸清除率(ml/min) =

尿中肌酐酸濃度(mg/dl)´24小時尿液總量(ml)/[血中肌酐酸濃度(mg/dl)´1440分鐘]

肌酐酸清除率量測前兩天勿進行劇烈運動,量測前24小時及量測期間,勿食用含蛋白質之食物,喝足量的水,但勿飲用咖啡及茶。正常人的肌酐酸清除率,男性為97~ 137 m l/min,女性則為88~ 128 m l/min,此正常值設定會隨各檢驗室而略有不同。通常肌酐酸清除率每分鐘只有50-70 ml,即表示為腎功能有輕度損傷;如果只有每分鐘30-50 ml,即表示為腎功能中度損傷;但如每分鐘小於30 ml,則表示為腎功能重度損傷,此時尿毒症會逐漸出現;到了肌酐酸清除率小於10 ml時,病患就須準備洗腎治療了。

對一位健康的人來說,腎功能保健,有幾項原則,(1)勿過量吃藥,謹慎服用,(2)適量食用蛋白質及鹽分,過多易造成腎負擔,(3)喝足量水,(4)控制好血糖,(5)控制好血壓。

因此一個平時看起來健康的人,驗血時除了應加上檢驗血內尿酸濃度的項目(一般簡稱為BUN檢驗)外,檢查是否有高尿酸血症的問題,亦應同時檢驗血中肌酐酸濃度(一般簡稱為Crea檢驗),初步檢查腎功能是否有退化的現象。若發現有異常,應速就醫進一步檢查。腎功能保健非常重要,它是將體內有毒廢物,如尿素、尿酸、肌酐酸等,排出體外,最重要的器官。

至於蛋白質攝取方面,應適量攝取、勿過量攝取,其每日攝取量之計算,可參考本部落格之貼文,「由人體一日總消耗熱量估計值,推估一天飲食計畫」。食用過多蛋白質食物,多餘的蛋白質會增加尿素排泄量,及食物中常含的普林亦會增加尿酸排泄量,皆會增加腎臟負擔,且易使尿液酸度增高,增加尿酸結石的機率。仍然一句老化,大魚大肉的大餐,適可而止,但亦別忘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

體內尿酸的產生與排泄簡述

體內尿酸的來源有兩種,一種為內源性的(endogenous),為身體自然代謝過程中自行製造產生的,約佔體內尿酸總生成量的80%,主要由核酸分解代謝而來,只有極少部分,由體內胺基酸、核苷、核苷酸或其它小分子代謝合成而來。另一種為外源性的(exogenous),為人攝取含嘌(或稱普林,purine)食物後,如動物內臟(如豬肝等)、肉類等,嘌呤類物質會被人體吸收再經血液送至肝臟,在肝臟代謝成尿酸。正常人約有三分之二的尿酸,係透過腎臟經尿液排出,約有三分之一在腸內受細菌分解,隨糞便排出,而約有百分之一透過汗腺排出。

核酸的結構

細胞核內的核酸(nucleic acid)有兩種,一種為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或RNA),另一種為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或DNA)核糖(ribose)與去氧核糖(deoxyribose)皆為五碳醣,主要的差別在2號碳上,如果核糖的2號上的氫氧基(-OH)換為氫原子,就成為去氧核糖了,結構示意圖如下所示:

             5                                                            5

       HOCH2        O        OH                        HOCH2      O          OH

           ½    ¤                  ½                                 ½  ¤                  \  ½

          4 C     H         H    C 1                            4 C    H         H     C 1

             ½  \  ½ 3       ½  ¤  ½                                 ½ \  ½ 3      ½   ¤  ½

             H    C    ¾    C 2 H                                H   C   ¾   C 2   H

                    ½           ½                                               ½          ½

                   OH        OH                                            OH       H

                        核糖                                                去氧核糖

當核糖或去氧核糖的1號碳上的氫氧基,被含氮鹼基(base)所取代時,就變成了核苷(nucleoside),而含氮鹼基可以分成嘌(或稱普林,purine)嘧啶(pyrimidine)兩大類,呤類,有腺(adenine,簡稱A)、鳥糞(guanine,簡稱G)等等,嘧啶類,則有胞嘧啶(cytosine,簡稱為C)、胸腺嘧啶(thymine,簡稱為T)、尿嘧啶(uracil,簡稱為U,僅存於RNA)等等。呤及嘧啶都是含氮異環(heterocycle),差別在於呤為雙環,而嘧啶是單環。以下舉一個核苷的例子,由核糖與腺呤結合而成的腺核苷(adenosine),腺呤置換了1號碳之氫氧基,其結構示意圖如下所示:

                                                  NH2

                                                  ½

                                                  C

                                             ¤         \\

                                  N¾ C           N

                                  ¤¤        \\            \\

                                 C         C           C

          5                       \      ¤       \       ¤¤

   HOCH2         O         N            N

       ½   ¤                  \  ½

      4 C     H        H      C 1

          ½ \  ½ 3      ½  ¤   ½

          H  C   ¾   C 2   H

                ½          ½

               OH      OH

在核苷的5號碳上,可接一至三個磷酸,即成為核苷酸(nucleotide),例如AMPADPATP等,其結構示意圖,可參考本部落格之貼文,「身體能量來源:葡萄糖與ATP-ADP能量循環以及CoQ10簡介 (三之二)」。

兩個核苷酸可以利用磷酸二脂鍵互相結合,亦即一個核苷酸的3號碳上氫氧基(-OH)與另一個核苷酸的5號碳上的磷酸會反應生成磷酸二脂鍵的化學鍵。許多核苷酸利用磷酸二脂鍵,一個一個相連接下去,便會形成一個高分子(又稱巨分子,polymer,或macromolecule),此即為核酸。若巨分子鏈(polymer chain)中,其五碳醣為核糖,則此核酸便稱為核糖核酸;若五碳醣為去氧核糖,則所形成的核酸便為去氧核糖核酸。

體內核酸代謝成尿酸之生化路徑簡述

一個成年人,約有60兆到70兆個細胞,每天都有1-2%的細胞死亡,也有1-2%的新生細胞。如果每天的新生細胞的增長速度比細胞死亡的速度慢,那人體的生理機能就會變差,衰老就會加速。每種細胞更新的週期皆有所不同,如肝細胞約5個月更新一次、小腸壁細胞約5天更新一次、皮膚表皮細胞約3-4星期更新一次、紅血球壽命約110-120天、血小板壽命約有10天‧‧‧等等。細胞計畫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後,會被吞噬細胞(phagocyte)吞噬,利用溶小體(lysosome)之胞器進行胞內消化(intracellular digestion),將死亡細胞分解。細胞被分解後的成分,再經血液送至各特定地方處理。而一個核酸被切成許多小片段分子,再由血液送至肝臟,在肝臟中將鹼基嘌呤轉化為尿酸,而將鹼基嘧啶轉化為尿素及其它代謝物。核酸之代謝分解路徑示意圖如下所示:

(1) 核酸 [在核酸水解脢(nuclease)催化下,水解作用]  à  核苷酸

(2) 核苷酸 [在核苷酸脢(nucleotidases)催化下,水解作用] à 核苷 + 磷酸

(3) 核苷 [在核苷磷酸解脢(nucleoside phosphorylases)催化下,進行分解]

   à核糖(ribose 1-R) 去氧核糖 (deoxyribose 1-R) + 鹼基嘌 鹼基嘧啶

(4) 鹼基嘌 [在黃呤氧化脢(xanthine oxidase)鳥糞呤降解脢(guanine deaminase)催化下,進行氧化或脫氨反應] à亞黃嘌 鳥糞 [在黃呤氧化脢催化下,進行氧化反應]à à 尿酸

(5) 鹼基嘧啶 [各類酵素作用下] à 尿素 + 其它代謝物 (有些排泄出體外,有些回收再利用)

體內核酸分解路徑(nucleic acid degradation)簡化示意圖如下所示:

                                                                         亞黃嘌à黃嘌à尿酸

                                                                    Ö

                                                   鹼基嘌 à 鳥糞à黃嘌à尿酸

                                             Ö 

核酸  à  核苷酸  à 核苷  à  鹼基嘧啶  à 尿素 + 其它代謝物

                              Ø            Ø

                                磷酸           核糖 去氧核糖

在核酸分解過程中之鹼基嘌之回收再利用

對正常健康者而言,在核酸分解過程中,所形成的鹼基嘌呤,約有90%被回收並再為身體所利用,約有10%鹼基嘌呤則被氧化成尿酸。被回收的呤,會再利用救急路徑(salvage pathway)用以重新合成核酸。

救急路徑的進行,須先有5-磷酸核糖-1-焦磷酸(5-Phosphoribosyl-1-pyrophosphate,或簡稱PRPP)的起始物質存在,PRPP為由5-磷酸核糖(ribose 5-phosphate,或簡稱R 5-P),在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脢(PRPP synthetase)催化下,與ATP作用而成,反應式示意如下:

R 5-P + ATP  ßà PRPP + AMP

核酸分解過程所生成的亞黃嘌(hypoxanthine)及鳥糞(guanine),在亞黃嘌-鳥糞呤磷酸核糖轉移脢(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或簡稱HGPRT)的催化下,可以在磷酸核糖PRPP上鍵結上鹼基亞黃嘌呤或鳥糞呤,而形成核苷酸,許多核苷酸即可鏈狀互相鍵結起來,就形成核酸了。亞黃嘌呤或鳥糞呤被身體回收,形成亞黃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或簡稱IMP)及鳥糞呤核苷酸(guanosine monophosphate,或簡稱GMP)的反應式簡化示意如下:

Hypoxanthine + PRPP à IMP + PPi

Guanine + PRPP à GMP + PPi

其中PPi為焦磷酸根(P2O74-),水解,可形成兩個磷酸根(HPO42-)

相似的,腺嘌(adenine),在腺嘌呤磷酸核糖轉移(ade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或簡稱APRT)的催化下,可以在磷酸核糖PRPP上鍵結上鹼基腺嘌呤,形成腺嘌呤核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或簡稱AMP),其反應式簡化示意如下:

Adenine + PRPP à AMP + PPi

由於在核酸分解過程中,腺嘌呤生成(generate)很少,如前述,腺嘌呤核苷酸主要分解生成亞黃嘌呤而非腺嘌呤,所以催化劑APRT對身體的影響就不那麼重要了。但催化劑HGPRT在醫療上就顯得重要多了,假使身體先天缺乏酵素HGPRT(HGPRT deficient),使得核酸分解過程中所產生的嘌呤難以回收,致使大量嘌呤氧化成尿酸,就會罹患遺傳性萊希-尼亨症候群(Lesch-Nyhan syndrome),病症特徵為高尿酸血症、智能遲滯、舞蹈趾痙症及自我傷害等。

普林食物之消化、吸收與排泄

有許多食物,含有許多細胞,如動物內臟、肉類、海鮮等,細胞含大量核酸及核蛋白(nucleoprotein),由於在人體內代謝會產生很多普林(即嘌purine),因此稱之為高普林食物。

普林食物在胃中,在胃酸的作用下,核蛋白會被裂解為核酸與蛋白質,普林食物進入小腸的十二指腸(duodenum),胰液中含有胰核酸脢(pancreatic nucleases)將核酸初部分解為小片段分子核酸(polynucleotides)及核苷酸混合物,另外胰液中亦含有胰磷酸二脂脢(pancreatic phosphodiesterases),可將小片段分子核酸分解成單分子核苷酸(mono nucleotides)。在小腸的表皮上的刷狀緣表面細胞會分泌核苷酸脢(nucleotidases),可將核苷酸水解為核苷及磷酸,核苷即可為腸部細胞所吸收。在細胞中,透過細胞內的酵素核苷磷酸解脢(nucleoside phosphorylases)的作用下,核苷會被分解為核糖或去氧核糖及鹼基嘌呤,核糖或去氧核糖可被人體吸收再利用,而鹼基嘌呤幾乎不被人體利用,直接送至肝臟,氧化成尿酸,透過腎臟或汗腺再排泄出體外。

基本上,含豐富核酸及核蛋白的食物很多,因會在體內增加尿酸生成,有高尿酸血症者,應節制食用;對於一個健康者而言,亦勿時常過量食用。至於市面上,有一些「核酸補充營養品」或「核苷酸補充營養品」,只是商業炒作,對身體無益,無須食用。

普林食物表

一般依普林含量多寡,將食物分成三組,分別為高普林含量食物,每百克食物含150毫克(mg)以上普林,中普林含量食物,每百克食物含25-150毫克(mg)普林,及低普林含量食物,每百克食物含0-25毫克(mg)普林。高普林含量食物,大部分為動物性食物,至於蔬菜、水果則大部分為低普林含量食物。有些國外資料,常會使用每百克食物尿酸含量來取代普林含量,其換算方法為,1毫克尿酸約等於0.42普林,而1毫克普林約等於2.4尿酸,例如我們說豬肝每百克含有229.1毫克普林,另外說法為,豬肝每百克含有550毫克尿酸,以上兩種說法皆可,意義相同。一些常見食物普林含量估計表,列表如下:

高普林含量食物[每百克食物之普林含量(毫克)]

食物名稱

普林含量

食物名稱

普林含量

食物名稱

普林含量

小魚干

1538.9

白帶魚

391.6

吻仔魚

294.2

白鯧魚

238.1

鰱魚

202.4

吳郭魚

199.4

烏魚

183.2

虱目魚

180

鯊魚

166.8

海鰻

159.5

 

 

 

 

黃豆

166.5

 

 

 

 

鴨肝

301.5

雞肝

293.5

豬脾

270.6

豬小腸

262.2

豬肝

229.1

牛肝

169.5

雞腸

162.6

 

 

 

 

蚌蛤

436.3

干貝

390

蛤蜊

316

牡蠣

239

小管

226.2

草蝦

162.2

中普林含量食物

食物名稱

普林含量

食物名稱

普林含量

食物名稱

普林含量

紅魽

140.3

草魚

140.2

鯉魚

137.1

秋刀魚

134.9

鰻魚

113.1

旗魚

109.8

鳝魚

92.8

 

 

 

 

雞腿肉

140.3

雞胸肉

137.4

豬瘦肉

122.5

羊肉

111.5

牛肉

83.7

 

 

黑豆

137.4

綠豆

75.1

豆干

66.5

紅豆

53.2

花生

42

豆腐

28.56

鴨心

146.9

豬肺

138.7

雞肫

138.4

鴨肫

137.4

豬腎

132.6

豬肚

132.4

豬心

127.3

雞心

125

鴨腸

121

牛肚

79.8

豬大腸

69.8

豬腦

65.3

豬皮

29.8

 

 

 

 

137.7

蜆仔

114

鮑魚

112.4

魚翅

110.6

烏賊

89.9

螃蟹

81.6

魚丸

63.2

龍蝦

49.56

 

 

低普林含量食物

食物名稱

普林含量

食物名稱

普林含量

食物名稱

普林含量

雞蛋白

3.7

鴨蛋白

3.4

鴨蛋黃

3.2

雞蛋黃

2.6

 

 

 

 

冬粉

7.8

 

 

 

 

豬血

11.8

 

 

 

 

海蜇皮

9.3

海參

4.2

 

 

麥片

24.4

糙米

22.4

麵線

19.8

白米

18.4

糯米

17.7

麵粉

17.1

小麥

12.1

米粉

11.1

玉米

9.4

小米

7.3

麥製麵包

5.88

 

 

蓮子

40.9

栗子

34.6

芋頭

10.1

馬鈴薯

3.6

荸薺

2.6

甘薯

2.6

杏仁果

15.54

 

 

 

 

菠菜

25

花菜

21.42

南瓜

18

竹筍

12

蘆筍

9.66

紅蘿蔔

7.14

胡瓜

2.94

 

 

 

 

香蕉

24

哈密瓜

13.86

葡萄

11.34

草莓

8.82

桃子

8.82

鳳梨

7.98

橘子

7.98

蘋果

5.88

水梨

5.04

蕃茄

4.62

 

 

 

 

概略總結(SUMMARY)

1. 食用高普林食物,並非為造成高尿酸血症之原因,正常健康者,適量食用高普林食物於健康無害。但患有高尿酸血症者,應遵醫師指示,節制高普林食物之食用,及少飲酒,以防痛風。然用藥物控制,則較不影響食物均衡攝取。

2. 驗血時應檢驗血內尿酸濃度的項目(一般簡稱為BUN檢驗),檢查是否有高尿酸血症的問題,亦應同時檢驗血中肌酐酸濃度(一般簡稱為Crea檢驗),初步檢查腎功能是否有退化的現象。

3. 多食用蔬菜、水果,以降低尿液酸度,喝足量的水,少食用高普林食物,可因此降低尿酸結石之機率。

4. 食物消化後,其所含的普林吸收後,無法為人體所用,在肝臟中轉化為尿酸,經腎臟排出,因此患有高尿酸血症者,應遵醫師指示,節制高普林食物之食用。

5. 高普林食物,如肉類、海鮮食物,因含大量核酸及核蛋白,經消化分解後,會產生許多鹼基普林(即嘌)嘧啶,再於體內代謝,最終生成尿酸、尿素,大部分須利用腎臟排除,因此食用高普林食物越多,腎臟負擔就較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